日前,陶瓷业大佬东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鹏”)正式赴港上市,并公开招股。尽管佛山有三十多家上市公司,但陶瓷行业已经上市的仅亚洲陶瓷一家,这与佛山“陶都”一称并不匹配。 实际上,在大众眼中与“高大上”不太沾边的陶瓷行业,这些年虽屡有企业传出欲与资本市场联姻的消息,但“结亲”成功的极少。记者调查了解到,并非陶企“无意”,而是陶企对于上市真心是“又爱又恨”,上市筹资对公司来说必定是好事,但上市要求的严谨的管理制度、公开的财务数据又让陶企望而生畏。 陶瓷业界 东鹏上市对行业的影响小 更关心东鹏上市后的表现 昨天,就东鹏上市一事采访陶瓷业界人士时,他们几乎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观点:相对于上市本身引起的关注,他们更关注上市后东鹏的表现。 在东鹏官网公布的上市文件中,尹虹和谢慧云、吴海兵三人,都是东鹏控股的独立非执行董事。 作为陶瓷行业知名专家,尹虹对陶瓷行业和陶瓷企业非常熟悉,具备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的条件。“我是三四个月之前,接受东鹏邀请,担任他们的独立非执行董事的。”尹虹透露,虽然这段时间和东鹏开过几次会,签署了一些授权文件,但他对东鹏上市的具体步骤并不清楚。 “东鹏上市带给行业的影响应该不大。上市对陶企来说不是新鲜事。”尹虹表示:“我更关心东鹏上市后的表现,东鹏上市后能否取得比较大的发展。”从全国范围来看,泛家居企业上市的不少,比如科达机电(600499,股吧)、大自然地板,陶瓷企业也有斯米克、亚洲陶瓷、鹰牌陶瓷(已从新加坡退市)等,但总体来看上市的陶瓷企业较少,而且表现不算很亮眼。 记者了解到,鹰牌曾是国内上市的陶瓷企业,后来从资本市场折戟而归。国内A股市场仅有的陶瓷企业斯米克也因上市后业绩太差,在去年戴上了“ST”帽子。在这种大背景下,东鹏此番上市,是否能在资本市场上一路凯歌尚是未知数,业界人士对东鹏上市持审慎态度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上市目的 有人猜测融资用于陶瓷发展 有人说是提高“名气” 陶瓷业界知名人士张永农透露,东鹏正式释放上市信息始于2003年,当年公司管理层在多个场合透露企业要上市。公开信息显示,其后东鹏引入资本,搭建起境外控股架构,并将陶瓷与商业地产业务剥离,都被视为上市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