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消费者购买热情不高?新标准实施,可规范洗碗机技术,增加消费者认知新概念。
●国内企业生产的产品结构存在问题?新标准实施,可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消费者如何简单判断产品质量高低?标准要求说明书明示产品功能。
2014年春节期间,一条“过年谁洗碗”的微博被疯狂转发、评论,众网友吐槽,看着餐后堆积如山的碗盘,谁都不愿意伸手去洗。不少上班族甚至因为谁洗碗,吵得不可开交。
现在,上述状况有望改观。近日,新修订的行业标准QB/T1520-2014《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动洗碗机》通过工信部批准,将于7月1日实施。业内专家认为,标准修订实施,重新划定行业生产门槛,有望促进洗碗机依靠技术提升,攻占“炊事班”市场领地,令消费者“解放双手”。
消费认知不够高
据媒体公开报道,洗碗机在世界上的普及率为30%~40%,在发达国家更是高达70%~80%,而在我国其普及率却很低,只有0.9%左右。
“主要是出口外销,国内消费认知度不高。”洗碗机标准第一起草人、全国家用电器标委会清洁器具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鲁建国认为,洗碗机产品和雾霾天气之前的空气净化器销售差不多,期待有一个事件契机,刺激消费潜力,带动销量。
据了解,国内消费者对洗碗机认知度不够高,一大原因在于存在认识误区:认为洗碗机费水费电,还不容易洗干净。但是,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此前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清洗同样数量餐具的情况下,洗碗机的耗水量不到人工清洗的1/3,如果将燃气、电力、洗涤剂、机械折旧等计算在内,洗碗机使用标准洗涤程序清洗一次餐具,平均费用为1.72元至2.14元,而手洗等量餐具的费用为2.07元。
反观市场,表现冷热不均。一方面,国内消费者购买热情不高;另一方面,不少外资企业,如西门子、惠尔浦等,看准消费潜力与商机,纷纷涌入中国推销洗碗机。
“真要省水省电,又能洗干净,很可能会买。”北京消费者张女士非常看重洗碗机的实际使用功能,最关键是当好帮手,解放“手洗”。上述说法与业内专家观点不谋而合:新标准实施,进一步规范洗碗机技术,增加消费者认知新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