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十年里的绝大多数时间,矿产企业管理层都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由此引出了一股兼并收购潮、大量的大型经营项目以及快速的产能增长。
即将离任的必和必拓(BHP Billiton)首席执行官高瑞思(Marius Kloppers)就是那个时代的典型代表。这位来自南非的化学工程师于2007年10月正式执掌这家全球市值最大的矿产企业,并在上任一个月后出价1500亿美元对竞争对手力拓(Rio Tinto)发起了敌意收购,试图打造一家“多元化的全球顶尖自然资源企业”。
现在,四家在伦敦上市的主要矿产企业迎来了新一代首席执行官,他们的商业野心相对于前任而言或许较为温和。
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矿业分析师罗伯·克利福德(Rob Clifford)表示,矿产行业在2006至2007年间的上一次换帅潮在业内开启了一段并购密集期。
高瑞思最为大胆的一系列收购就是在此期间做出的,其中不仅包括出价1500亿美元对力拓徒劳无功的突袭,还包括未获成功的对加拿大钾肥(Potashcorp)的400亿美元的敌意收购,以及与力拓的另一项交易——该交易涉及合并两者在澳大利亚西部的铁矿石业务,但同样中途搁浅。
克利福德表示,当前矿产行业的这轮换帅预示着,“一个在资本管理上更加严格、关注股东回报时代即将到来”。
对股东回报的关注已在矿产企业最近的一系列公告中体现了出来,其影响将远远超出矿产行业本身:随着时间的推移,矿产行业投资规模下降将降低供给增速,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这一趋势还将影响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如智利、蒙古、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这些国家有一大部分收入来自矿产税以及矿区土地使用费。
必和必拓选择安德鲁?马肯茨(Andrew Mackenzie)接替高瑞思,是矿产行业最新的一次换帅调整。在这一任命公布前,马克·卡蒂芬尼(Mark Cutifani)入主了英美资源集团(Anglo American),接替离任的辛西娅·卡罗尔(Cynthia Carroll);山姆?沃尔什(Sam Walsh)则接替艾博年(Tom Albanese),执掌力拓。此外,今年嘉能可(Glencore)对超达(Xstrata)的收购交易完成后,伊凡·格拉森伯格(Ivan Glasenberg)将执掌合并后的公司,而米克·戴维斯(Mick Davis)将离任。
外部环境也是导致矿产企业采取更具防御性经营策略的一大因素。不论首席执行官是新任命还是现任,鉴于矿产企业预算超支严重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股东都要求管理层节制资本支出。除此之外,早前的并购和大型项目开发热潮已被证明为是择时失当,因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了。这股热潮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下滑,并迫使矿产企业对在巴西、加拿大等地的项目计入高达数十亿美元的资产减记。
今年到目前为止,英美资源集团、必和必拓和力拓总共公布了221亿美元的减值损失。而在过去五年中,这些公司的减值损失总计超过300亿美元。Edison的矿业分析师加文·劳(Gavin Law)表示:“所有这些减值损失预示着大规模投资时代的结束。”
新上任的首席执行官们现在正忙着向股东保证自己将带来不一样的经营风格,避免过去十年中出现的管理失误。力拓的新任首席执行官山姆·沃尔什在与投资者的首个电话会议上概括了这种新的经营态度,并谈到了“提高管理层责任心”的重要性。